
教育不能没有爱——读《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》有感
2010-10-11 00:00
点击
次
暑假里聆听了国学大师姚金铭的《传统文化与教师修养》讲座,让我更加明确了怎样更好地工作,怎样更好地做人。也萌生了一个想法:今后学校要经常邀请大师来给老师们做讲座,让老师们都能走近大师,享受精神大餐,请大师引领我们前进,请大师促使我们实践。 读了暑假里学校为老师们准备的营养大餐——全国优秀教师高万祥老师撰写的《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》,又萌生了新的想法,感觉书的力量不亚于大师,正如日本池田大作所说:读书不光能补充知识,还可以通过书籍,使作者和读者在对话中,产生生命的共鸣,共同去塑造人生。 高老师将自己近30年从教的经历中,从古今中外许多优秀教师的事迹中,从不断的阅读、观察、思考中,总结提炼了优秀教师在专业修炼、职业提升和事业追求的过程中的九堂必修课:读书修身、自我反思、教育科研、大爱厚生、积极写作、锻炼口才、注重细节、家校沟通、追寻快乐! 其中使我产生最强烈的共鸣的就是第四堂课:大爱厚生。高老师说: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种教育方法,但爱的教育是最强大和最伟大的一种方法;教师爱学生,能把一个民族爱发达了;教师恨学生,能把一个民族恨萎缩了。 高先生讲到霍懋征先生的故事,一个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举起手要求回答,可是当老师问到他时,他却答不上来。老师后来问他为什么不会也举手时,这个学生哭着说:老师,别人都会,如果我不举手,别人会笑话我。霍老师由此感到了学生都有一颗强烈的自尊心。她私下里告诉这个学生,下次提问时,如果会答就举左手,如果不会就高举右手。此后,每当看到他举左手,霍老师都努力给他机会让他回答,举右手时则不让他站起来。一段时间后,这个学生变得开朗了,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。霍老师悄悄地把这个方法也告诉了班里其他几个学习不好的学生,结果发现整个班都变了。爱学生是和尊重学生、信任学生连在一起的。这件事证明,教育的前提是尊重。人皆有自尊心,处在成长期的学生的自尊心更是敏感与脆弱,更需要老师的悉心呵护,更需要老师的爱。在此前提下,学生才会在一种健康、自由、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教育,自觉学习。 记得刚刚走上教师的工作岗位,从高一到高三连续做了三年班主任,班级管理很到位,成绩很出色。但现在回想起来总觉得有一点遗憾,就是管理学生太严厉、太强硬了,缺乏对学生必要的心灵呵护。 随着年龄的增长,知识的丰富,阅历的增加,女儿的成长,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教育孩子要学会“哄”、学会“骗”,学会欣赏,学会鼓励,学会使巧劲,学会智慧地教育,这会使学生听话,成绩提高,幸福感提升。 教了很多年语文,学生成绩一直在年级名列前茅。很多老师讨教秘诀,其实个中原因很简单,除了本人工作的勤奋,更重要的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激励教学法。 记得七八年前班上有个大男孩学生叫朱墨,学习很懒,作业经常不做,作文倒写得生动又深刻。一次作文课上,我让全班学生猜谜语,谜面是书名《红与黑》,谜底是本班学生名。学生顿时兴奋起来,很快学生就揭开了谜底——朱墨。此时只见朱墨脸颊红扑扑的,腼腆地笑了。然后我表扬了他写的作文。没想到的是以后我的语文作业他一次不落,默写也此次过关,他自己投稿,在连续两期的《无锡日报.教育周刊》上还发表了他的习作。 这些年所教学生中,有些男生默写常常不合格,我也不声色俱厉地教育他们,而是和风细雨地鼓励、引导他们——是不是别的作业太多啦?是不是不理解啊?你的资质很好,就是还不够勤奋,如果你努力,你会成为班里的一匹黑马。虽然你默了60分,但是你比上次进步了,老师祝贺你!你的理科很好,如果你文科与理科齐头并进,你一定是班里最优秀的……我知道我的这些言语,传递给我的学生的信息是宽容,是理解,是信任,是爱!我也知道爱是相互的,他们会以良好的成绩回报我! 读了《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》,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,作为教师,我们应该明白,对学生的爱不应是抽象的表述,而是建立在师生互相理解、宽容、赏识、信任的基础上,渐渐产生的一种心理相容与共鸣,只有这样,师生关系才能体现平等和尊重,才能体现出我们教师的“大爱厚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