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- 去掉的文章 - 廉政文化 -正文
2021年崇德倡廉警句(一)
2021-06-30 00:00 点击

莲之美,在于洁;廉之美,在于正。咏莲、颂莲,实则是歌“廉”、赞“廉”。党员领导干部要学莲一般生长,植“廉”于心,思“廉”于行,保持品格正直,胸怀坦荡,勤勉清廉。一生能如“莲”,则一生必为“廉”。

车的方向,在驾驶员手里;规矩的方向,在党员干部心里。从近日通报某领导班子集体违规配备公车、长期公车私用的前“车”之鉴中应当警醒,党员干部更应审慎用权,做明底线的“规矩人”、知敬畏的“老实人”、遵法纪的“正派人”。唯有守正方向,方能走好人生。

袁隆平曾说:“人就像一粒种子,要做一粒好种子。”他穿着15元衬衫,100元皮鞋,戴着200多元手表……一生淡泊名利,躬耕田野,唯愿化作一粒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种子。党员干部要学习袁隆平清廉勤俭的高贵品质,脚踏实地在平凡岗位书写不凡业绩,做一粒朴实无华、扎根奉献的好种子。

劳动所得,方能心安理得;贪婪所获,必会忐忑难安。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,愿您能浮躁少一点,踏实多一点;杂念少一点,清静多一点;随意少一点,自律多一点。真正做一名勤廉无私的人民劳动者。

今天是世界读书日,也是无锡解放72周年纪念日。历史是最好的“教科书”,也是最好的“清醒剂”,党员领导干部要原原本本读原著,逐字逐句悟精神,在阅读中探寻百年党史,汲取奋进力量,做到知史爱党、知史爱国。

“毛毛细雨湿衣裳,滴滴杯杯败家当。”若在小事小节上漫不经心,终将突破底线、失掉大节。党员领导干部既要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站稳立场,也要谨慎处理小事小节,做到小事不糊涂、小节不失范、细行不偏轨。

何谓“清明”?内心干净,坦坦荡荡,谓之“清”;眼睛清澈明亮,明察秋毫,无偏颇,谓之“明”。因此,不被贪欲浑浊了心,是为“清”;不被私情蒙蔽了眼,是为“明”。清明时节,了解“清明”,守住“清明”,体悟人生。

“要始终保持‘赶考’的清醒,保持对‘腐蚀’、‘围猎’的警觉,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。”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贯彻落实好,党员领导干部要用好“三盆水”:一盆水洗头,清醒头脑明方向;一盆水洗手,面对诱惑手不痒;一盆水洗脚,立稳脚跟身不斜。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为官避事平生耻,干部就要有担当,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。”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用“铁肩膀”挑起为民解忧的重担子,用“铁脚板”冲在急难险重的最前沿,做担当有为、苦干实干的表率。

白居易诗云:“唯向天竺山,取得两片石。此抵有千金,无乃伤清白。”他在离任杭州刺史时,因拿了“两片石”而倍感羞愧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可以此诗自勉,不论是再小的东西,若非自己所有就莫要贪图,否则就会于官德有亏,于清廉有损。

“廉不廉,看过年。”年关也是廉关,过好年,必须守住廉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绷紧廉洁自律弦,坚决抵制不合规的“礼尚往来”,在廉洁过年上发挥“头雁效应”,过一个风清气正、祥和愉悦的新春佳节。

上下同欲者胜,以上率下者强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“关键少数”,对全党全社会都具有风向标作用,要时时走在前做表率、处处当先锋打头阵,树立标杆、做好榜样,带动一方、影响一片,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