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- 党建园地 - 文明创建 -正文
劳动最光荣,劳动最高尚
2023-04-26 16:40 点击

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:“人类是劳动创造的,社会是劳动创造的。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,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。”人世间的美好梦想,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;发展中的各种难题,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;生命里的一切辉煌,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。人们耳熟能详的“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”、“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”等警句,也从惜物的角度,提醒我们珍视劳动的价值。

“民生在勤,勤则不匮”。劳动是人民幸福的基础,是国家繁荣的基石。热爱劳动是中华人民上下五千年的优秀传统,从“夙兴夜寐,打扫厅内”到“昼出耕耘夜绩麻”,从万里长城、京杭大运河,到造纸术、火药、指南针、印刷术……一个个彪炳千秋的成就、一项项载入史册的发明,充分证明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。在自然条件极为恶劣、施工条件极为困难、技术手段极为落后的古代,劳动人民发挥无尽的想象力、无限的爆发力、惊人的创造力,把一个个“不可能”变为“可能”,把一项项成就留给后人,为今天的我们继承发扬伟大创造精神和伟大劳动精神、实现伟大梦想树立了榜样和标杆。

我们要不断汲取古代劳动人民用勤奋实现梦想、用聪明才智创造辉煌历史的无穷魅力,通过辛勤的双手、拼搏的汗水,去完成新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。开创新局面、实现新发展,关键在于勤劳动、多动脑、勇探索、善挖潜、不止步。只要我们善于从劳动中汲取智慧、从知识中寻找答案、从改革中摸索经验、从实践中寻找路径,就一定能实现一个个宏伟蓝图,就一定能完成一项项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的伟大成就。

一个人的劳动态度、习惯、能力,以及对劳动的认识,对劳动成果的珍惜意识,对劳动创造幸福、劳动创造一切的理解,对劳动光荣、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认识程度,往往是检验这个人思想道德、意志品质的有效标准。
     前不久发布的《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(2022年版)》,将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。届时,劳动将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剥离出来,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必修的课程。过去,一些人对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的认识存在偏差。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上,社会上一定程度存在着“重书本教育、轻劳动教育”的倾向,甚至认为读好书、当白领,就是为了“告别劳动”。对此,政策持续纠偏。2020年3月,文件提出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、每学年设立劳动周的明确要求。此次劳动课程标准的出台,不仅对课程内容作出了规划,而且提出了细致的实施建议。

面对这样一个开帆竞发、百舸争流的时代,每一个劳动者都能在宽广的社会舞合上展示自己的人生价道。我们青年一定要倍加珍惜、倍加努力。梦想属于每一个人,我们要敢于追梦,要勤于学习、善于实践,在学习和工作上兢兢业业、精益求精,才能够造就闪光的人生。

今天,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催人奋进的时代,我们正在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,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,根本上靠劳动,靠劳动者创造。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,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劳动精神,贯彻尊重劳动的重大方针,树立辛勤劳动、诚实劳动、创造性带动的理念。越是美好的未来,越需要我们付出艰辛努力。让劳动最光荣成为时代强音,让劳动最光荣、劳动最崇尚、劳动最伟大、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。

24e8d0e4-e35e-4a1e-a787-c7749fb8cb32.jpg

(高一6班    张晟绮)